2024年6月12日上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Wout Broere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雪辉博士来访我院开展交流。我院及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长陈湘生院士主持会议,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苏栋教授、王树英教授和相关专业教师共同会见来宾,此次交流会在粤海校区(南区)致理楼1007会议室举办,3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本次交流会。

Wout Broere教授作了题为《Smart Monitoring of Tunnels》的学术报告。

报告概述了不同项目中的监测工具和经验分享,包括多种传感器的应用以及自动化和实时在线数据采集的实现,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便利性和精确性,还扩展了其在施工安全、隧道运营控制和结构健康评估中的应用范围。

张雪辉博士作了题为《Optimizing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Immersed Tunnel with Distributed Fiber Optics Sensing(DFOS)》的学术报告。

报告探讨了沉管隧道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监测问题,强调传统沉降监测手段在现代结构健康评估中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分布式光纤技术作为优化监测方案,可实现长周期与短周期的数据采集,有效捕捉沉管隧道在潮汐和长期沉降影响下的三维空间变形。

陈湘生院士对Wout Broere教授、张雪辉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分享了我院和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规划,重点从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前沿技术探索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期待未来能够开展多维度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交流会上,与会人员和Wout Broere教授、张雪辉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探讨了智能监测与韧性维护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希望未来在这一领域实现更多科研与技术突破。

会议结束后,沈俊副研究员陪同Wout Broere教授、张雪辉博士参观了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随后,共同参观了深大-铁科-港创装配式地下结构联合实验室的装配式地下结构足尺试验装置和其它仪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