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党史教育融入日常,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于4月9日举办"非遗匠心传薪火 红色精神润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创新融合非遗技艺与红色教育,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引导党员在指尖传承中感悟革命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双重内涵。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党史教育融入日常,硕士生第三党支部于4月9日举办"非遗匠心传薪火 红色精神润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创新融合非遗技艺与红色教育,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引导党员在指尖传承中感悟革命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双重内涵。


一.巧手传红韵
在红色主题冰箱贴创作环节,党员们以传统剪纸技艺为基底,将天安门城楼、国徽等红色地标元素与现代文创设计创新融合。刻刀游走间,革命历史图景跃然纸上——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轮廓到党徽的光芒线条,每道纹路都镌刻着奋斗史诗。"当指尖触碰刻刀勾勒的纹路,革命精神便从历史深处流淌至日常",支部党员表示,这些可触摸的"红色记忆"让党史学习变得鲜活可感。部分同学将学校标志性建筑图片加入创作,表达了对深大炙热的情感。


二.艾香寄忠魂
非遗香囊制作现场弥漫着艾草的清冽香气。党员们选用赤色锦缎包裹中草药,复刻抗战时期沂蒙红嫂缝制香囊支援前线的历史场景。支部书记在示范打结技法时讲述:"这枚香囊既是传统防疫信物,更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见证。"缀以流苏的香囊,既承载追思先烈的赤诚,亦兼具助眠安神等实用功能,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情感纽带。


三.纸鸢载初心
风筝制作环节以潍坊传统扎糊技艺为载体,党员们在素绢上绘制五星、火炬等红色符号,书写"不忘初心"等誓言。从骨架绑扎到图案晕染,协作完成的每道工序都象征着党群同心的凝聚力。当绘有"中国梦"字样的风筝冲上云霄,赤色尾翼划过蓝天的轨迹,恰似红色基因代代赓续的生动隐喻。


本次活动通过"非遗+红色教育"模式,让党史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探索沉浸式组织生活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支部计划于4月下旬组织外出学习,并将共同放飞亲手制作的红色风筝,以更具象化的方式延续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