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由陈湘生院士担任主任,以“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致力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原创性贡献”为目标宗旨,面向“双碳“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需求,围绕地下空间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需求,形成了地下空间近接施工变形控制理论与方法,扩展了地下结构韧性设计理论框架,凝练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略。
实验室面向深圳市当前在地铁地下车站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探索研究和颠覆性突破。提出以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预制并直接作为地铁地下车站主体结构的颠覆性新型式。从而取消传统地铁车站的混凝土侧墙、防水板,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量,大幅节省材料、节约空间,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采用新型结构自防水理念及处理工艺,消除当前地铁地下车站的渗漏顽疾;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将自修复材料、智能型材料(包括记忆合金等)和地下能源桩等新型高效材料用于主要部件,形成裂缝自修复、服役状态自感知、地热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地下结构型式。创建泥浆环境下装配式地连墙建造成套技术,开发智能化的传感设备和测控校正体系,实现泥浆环境下地下连续墙装配、拼接的精准控制。并在建造过程中大幅采用再生混凝土进行底板及相关构件的建造,基于物理、化学方法原位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渣土泥浆,并进行循环泥浆护壁,最终实现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化建造。
实验室瞄准地铁地下车站建设的新结构、新型式、新装备、新材料以及颠覆性的新建造方法,开展新型结构服役机理、设计建造、高端智能化装备集成以及新材料开发,为深圳市地下空间绿色高效开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研究应用及资源化利用做出重要贡献,属于该领域国际上的颠覆性(变革型)科学和技术创新。主要研究方向:地铁地下车站新型高效结构式关键技术、地铁地下车站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地铁地下车站绿色建造及资源化利用技术、BIM平台研发和智能建造现代装备集成技术。
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高水平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34项,总合同经费超1.6亿元。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超越工程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