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报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 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 具有博士学位;
4. 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 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 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最终要求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最新项目申报指南为准。
三、受聘岗位
申报人依托我院申报并成功获批海外优青项目资助,可按照相关政策受聘学校特聘教授岗位,纳入高端人才管理序列提供优质服务;可直接确认为博士生导师资格。
四、支持条件
入选者将聘为特聘教授,百万年收入起(含鹏城孔雀特聘岗位绩效奖励、公积金等),符合条件者可享受个税优惠,满足深圳市新引进博士人才条件者另可申领生活补贴10万元;并享受新引进高端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约500-980万元(含国家、省市和学校资助,经费最终以国家及省市政策与实际审批为准)。学校支持入选人才的团队建设,将配备至少1名专任教师及1名专职研究人员名额。
五、其他福利
1.湾区优势:符合政策者,可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
2.安居政策:可申请租住学校周转房,租金优惠。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深圳市人才房政策(以政府发布信息为准)。
3.教育配套: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下辖4所中学、4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有效保障教职工子女就学。
4.医疗保健:深圳大学下设2所三甲标准的综合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包括年度健康体检。
5.员工关怀:学校提供体育专项经费,校内运动设施齐全;享受年度健康体检、就餐补贴;提供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
六、联系方式
欢迎依托我院申报,我院将提供全程辅导帮助,为申报人提供“一对一”申报和评审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和支持保障。
请有意申报的学者发送个人详细简历到邮箱yangkenan@szu.edu.cn,标题命名为“姓名+海外优青申报”,请在邮件正文内注明出生年月、手机号、国籍、所属学科、研究方向及领域、目前所在单位及职务等信息。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86-0755-26732032
邮箱地址:yangkenan@szu.edu.cn
深圳大学概况
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建校42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概况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科学系、智慧交通系;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智慧交通、交通工程等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交通工程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管理专业已连续四次通过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
学院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水利专业学位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联合管理学院),及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拥有土木工程及交通运输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土木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9年学院获批设立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有专任教师160人,博士后70人,专职研究人员52人,行政教辅人员3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日本工程院院士(前日本土木工程师协会会长)1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6人。拥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深圳市“鹏城学者”2人。9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75%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学院拥有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矿山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建有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深地科学与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五个部、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建有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深部工程科学与绿色能源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海上基础设施安全与监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地铁地下车站绿色高效智能建造重点实验室等四个深圳市教学科研平台;和荷兰代尔夫特大学Microlab共建滨海土木工程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产业发展联盟及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建筑互联网与BIM实验研究中心、中澳BIM与智慧建造联合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08人、硕士研究生861人、博士研究生196人。学院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华为、顺丰集团、深圳机场、深圳地铁、正中集团、海岸集团、华西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深圳市政府相关局委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建有多个实习基地,与海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办学。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的国家级纵向项目超过2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中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此外,教师在“四个面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重大工程项目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前海自贸区、横琴自贸区、深中通道、盐田国际、深圳机场、深圳地铁、深圳北站、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多项重大工程中突破了许多科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21年度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超越工程奖;近5年学院教职员工获得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共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