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雨露润桃李香风幽远四君子——季泽兰
土木,给人以踏实、厚重的印象。而深大土木在短短33年的时间里,从当初窄窄的三间房间发展成今日的规模,靠的正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品质。当然,这其中离不开早期沉心于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他们当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笑起来很甜,让人感觉十分亲切,许多认识她的校友都叫她“季妈妈”,系里有些老师的孩子们会喊她一声“季奶奶”。她说她很爱玩儿,说话时的那股认真劲儿,让人不得不相信她就是一个“老顽童”。
01.往昔岁月是征途
1984年,季泽兰老师从黑龙江来到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大学,她以言传身教给许多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很喜欢她,正如她的名字带给人的感觉一样,她脸上的笑容总是像春天般烂漫,温润而泽,兰芝常生。
由于季老师学的是水利学,深大那时候没有设这个专业,所以她最先到的是学校总务处。1985年,结构与市政工程系(深大土木工程学院前身)开始招生,正好缺测量老师,而测量在水利专业里又是一门很主要的课程,季泽兰老师就被调到了系里。
学院老教师合影
学院老教师合影
回忆起当时系里的情况,季泽兰老师说,刚一开始规模很小,老师人数在10个人左右,有钮友杰老师、遇平静老师、刘先龙老师、李清春老师、田家华老师、肖红芽老师、凌文华老师、夏之熙老师(等)以及季老师本人。那时整个系只有三间房间,实验室还是搭的铁皮房,条件十分简陋。但是大家都抱成一团,信心十足,有时候老师们到了吃饭的时间都不忘工作,仍在讨论土木系的发展。“那时候,谁也不敢懈怠”,季老师感慨道。
02.筚路蓝缕路渐宽
来到这里之后,季泽兰老师主要负责筹建测量实验室和带学生测量实习的工作,曾任系里测量实验室主任及工会主席。
1985年初,季老师开始筹建系里的测量实验室,为了实验室能够顺利办下来,从资料的准备、审批工作到申请经费,再到购买实验室仪器设备,她都费劲心思,竭尽全力,光是向学校申请实验室经费她就来回跑了不下十次。在她的努力下,测量实验室得以成立。季老师至今仍记得,实验室的第一批水准仪是从靖江进的,而经纬仪则是南京的。当时,测量实验室的主任由田家华老师担任,田老师回北京之后,季老师接任测量实验室主任一职。
1994年,学院在接受规范检查评估时缺少水利学实验室,季泽兰老师又筹建了水利学实验室。季老师说,这两个实验室最后获得了领导的好评,也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认可。“在这方面还是做了点事情吧”,谈及灌注心血的筹建工作,季老师只是轻描淡写。
图为深大建设初期照片
图为深大建设初期照片
图为早期的深南大道
改革开放以后,仅仅几十年,深圳便摇身一变,成为全国大都市,深大也是这座城市的缩影。在建设初期,深大周边还是一片荒土,有的只是一条笔直的深南大道和杂草丛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工程测量可谓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从南油至深大现正门南山区政府这一片,都是由季老师带着系里的学生完成实习测量的。
季老师回忆:“同学们那时候测量比较艰难,因为那时候坑坑洼洼的,草很深,把人都淹没了,所以得接上尺子,才能进行换算,非常费劲,有时候要测好几次才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深大建设和发展初期的环境造就了今天的深大,而深大土木今天所取得的成果也得益于老一辈深大土木人的艰苦奋斗和精神传承。
03.润泽桃李情意深
1989年,结构与市政工程系招收了一个全日制大专班。按照当时罗校长的指示,大专班的标准一定要“进门宽,出门严”,只有最后通过考试才能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证书。
图为89级大专班毕业合影
然而,有些学生平时耽搁于玩乐,不专注学习,季老师当时是大专班的班主任,必须费心给他们做工作,她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对学生语重心长。采访中,季老师笑着说:“当我跟他们说‘这样不行’‘得这样’的时候,学生就会说,我妈也这样说。”从那以后,季老师就成了全系的季妈妈。
图为季老师(右二)与遇平静老师及91级学生的合影
图为季老师与学院老师的孩子们合影
这样一位季妈妈,和蔼可亲,有时候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十分爱玩。在她担任工会主席期间,会组织系里的老师唱歌跳舞,也会组织大家一起到外面游玩。在这个过程中,季老师与其他老师以及他们的家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认为这也是一种凝结力量的方式,大家也都非常团结。现在,季老师还是深圳市老干合唱团的一员,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丰富有趣。
图为季老师在深圳市老干合唱团演出的照片
图为季老师(左一)与朋友们的合影
结语
“我回去看看咱们系的发展是真不错,确实真不错。现在人多了,地盘也大了,实验室也搞上去了,包括我的测量实验室也是鸟枪换炮了,我真的从心里高兴,也希望我们系能再更上一层楼,再迈上一个台阶。这是我的娘家,我还要经常回去”,这是季老师对学院真挚的祝福。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几十年过去了,季泽兰老师对深大土木的感情却始终如一。
图为季老师跟其先生(陈观光老师)的合影
图为季老师、陈老师与土木校友会秘书处人员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