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25届年会于2025年10月24日-2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我院院长陈湘生院士应邀率队参加了本次大会。本次大会以“深地隧道工程绿色建造”为主题,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安徽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及高校学者6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深部隧道稳定控制、绿色材料与结构体系、数字化与智能建造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与新材料,旨在推动学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助力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大会的特邀主旨报告人,陈湘生院士代表深圳大学团队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我国隧道工程最新进展与思考”主旨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隧道工程领域近20年在理论、技术、装备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及工程应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建议:未来隧道工程必须突破传统范式,致力于推进地质体与结构互馈感知与系统韧性设计,实现多学科在地下空间领域交叉互融。


付艳斌教授主持筹办了本次深圳大学分论坛——“韧性隧道与数智创新科技论坛”。该分论坛特邀王士民教授、郑响凑教授、柳献教授及马建军副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来自深圳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5位教师与专家,围绕各自的研究成果作了精彩汇报。
苏栋教授、王树英教授、郑响凑教授、赵德博副教授、沈翔助理教授、邱桐助理教授、曹成勇助理教授、沈俊助理教授,以及博士后白雪冬、张楠、伍旺、徐子瑶分别在本次大会上做了题为“基于装配式反力系统的隧道衬砌结构足尺试验平台:设计与验证”、“盾构间断级配渣土喷涌机理及控制技术”、“基于TBM掘进参数的围岩等级概率预测与滚刀磨损智能感知方法”、“恐袭爆炸荷载下盾构隧道结构动力性能数值分析研究”、“超大直径盾构高效切削复杂介质创新技术与实践”、“装配式地下结构‘力-智-碳’协同增效机制及调控方法”、“城际铁路盾构隧道超深圆形竖井变形承载特性分析”、“考虑劣化影响下盾构隧道震害演化机制及其韧性研究”、“黄土黏附作用下盾构施工的人工智能性能预测研究”、“盾构/TBM滚刀磨损智能化预测及识别”、“盐水-冻结管-地层共轭传热对第一类和第三类温度边界的修正研究”、“沉管隧道基础灌砂充填工程智能测控方法”的学术报告,分享了他们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从机理研究、智能技术到工程实践的全链条创新研究成果,并与到场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
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师生们深入参与并积极贡献于本次大会,分享的科研工作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供稿:何 旭
图片:何 旭
一审:陈佩淇
二审:苏 栋
三审:杨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