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正文

深圳大学国际工程创新班“国际化主题活动” ——共启国际化新程,共绘卓越工程蓝图

编辑:土木高级账号    发布时间:2025-11-18 19:34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16日下午,由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领衔担任班主任的2024级与2025级国际工程创新班全体师生,在致工楼A431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班会活动-“国际化主题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湘生,副院长包小华、副院长郭峻、外籍导师团、校内导师团、校友生涯导师、国际工程创新班全体管理团队以及2024级与2025级国际工程创新班全体本科生。本次主题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碧霞采用中英双语主持。

国际工程创新班管理团队负责人费建波教授,对创新班人才培养的定位、师资与培养愿景进行了详细介绍。他介绍道,国际工程创新班由陈湘生院士领衔,多位国内外院士和著名工程专家参与,共同组成顶尖师资矩阵。创新班将面向未来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跨界创新能力的“未来领袖型”工程人才,实现学生100%境内外交流与深造。

在培养模式方面,费建波教授着重阐述了“一人一策”结对培养体系——自二年级起,学生便同时拥有校内导师及与其兴趣相契合的外籍导师或行业导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需而教。创新班推行双语教学模式,选取土力学、基础工程等课程作为试点,逐步构建起“情景化+数智化”的课堂体系。在工程实践领域,陈湘生院士倡议“将课堂延伸至工程一线”,组织学子前往城市轨道、地下空间等重大工程现场,开展实习与科研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实践课程占比,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科研、企业项目及境内外访学的宝贵机会。

创新班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来自匈牙利的 Bence Kato助理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全英主题演讲“Study and Work Abroad Sharing Session”。Dr. Kato结合自身多国求学经历,建议同学们明确研究方向,再选择相关领域优势高校。他提醒同学们要从本科阶段开始构建生涯发展路径,通过课程、科研和实习逐步增强职业竞争力。

2024级颜聚龙同学及2025级汤睿钿同学作为国际工程创新班的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身为创新班一员的深刻感受:在过往开展的班级活动中,陈湘生院士亲自带领学生深入国家重大工程盾构施工现场,开展情景教学,学生在院士的指导下,零距离接触掘进工艺与管片拼装流程,深刻体验了土木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成建制”赴港高校交流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别具一格的国际化课堂。

班会还举办了外籍导师、校内导师聘任仪式。创新班按照师生比1:1对全班同学配备导师,学院为创新班学生配备48位导师。同时,与会人员共同投票选出了创新班班徽与班服。

副院长包小华和助理教授张明阳分享了自己在海外求学的经历。包院建议同学们在海外求学过程中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与行为规范,展现出深大学子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张明阳老师则建议大家关注当地高等院校的教育特色,积极学习新知识,探索新的研究领域。

  

在本次“国际化主题活动”的压轴环节中,陈湘生院士发表了关于“国际工程创新班”新式育人模式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创新班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思想。

他在讲话中着重指出,创新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强调应通过追问式教学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陈湘生院士提出,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培养标准化、统一化的个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具备国际化视野、善于知识创造、富有批判精神的未来人才。

此外,他还特别强调,在国际化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涵育,希望创新班的每一位同学不仅具备卓越的专业技能,更能成为品行端正、心怀慈爱与正义、意志坚韧不拔的人才。

最后,陈湘生院士强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他号召同学们要有持之以恒的定力,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利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更要勇于担当、胸怀家国,努力成为真正具有领导力和责任感的栋梁之才,成就最好的自己。

继学院2024年开启“国际化元年”以来,启动“国际工程创新班”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此次“国际化主题活动”班会的成功举办,为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国际工程创新班的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开启了他们探索世界、追求卓越的新征程。接下来,陈湘生院士将继续带领外籍导师、校内导师、创新班管理团队,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贡献深大力量。

供稿:费建波 邱桐

一审:卢秋月

二审:陈碧霞

三审:左英姿

下一条:我院牵头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共建可持续发展联合实验室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