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薪火永相传。2025年清明节将至,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同时铭记近代屈辱历史、汲取奋进力量,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于3月30日开展了“望党来路,砼踏新程”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由支部书记潘文龙同志带领,47名同学参加,包括支部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以及有志毕业参军的同学。活动精心设计了“一路三环节”学习实践路线,先后前往深圳市革命烈士陵园、中英街博物馆和海滨栈道。
陵园祭扫,祭奠英魂。来到庄严肃穆的深圳市革命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烈士芳名亭,亭内共镌刻有1045名革命烈士的姓名。而不远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四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纷纷飘雨中,全体师生整齐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庄重哀乐响起,师生们以默哀、鞠躬、瞻仰纪念碑、敬献花束,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百年界碑,警钟长鸣。进入关口,踏上中英街,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划定的20块界碑。这些界碑将沙头角一分为二,形成“华界”与“英界”的百年耻辱与分离。同学们驻足凝视中英街上的界碑,深刻感受“一街两制”的历史伤痕,参观中英街后,师生们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通过文物、图片及多媒体展示,全面地了解了中英街从清代客家迁徙到近代“一街两制”的百年沧桑,深度领悟中国共产党在中英街周边的革命活动、国防建设与改革开放发展成就。讲解员通过英国侵占香港、日军侵华、1950年代严格的边防禁区政策与1960-1970年代两次大规模逃港潮、香港回归祖国等历史事件,博物馆内陈列的英军、日军武器装备、逃港者遗留物品、边防哨所旧物、今日中英街照片等展品,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国无防不立”“祖国强盛才能人民幸福”的道理。
海滨清野,微行显责。组织同学们从大梅沙公园出发,徒步前往背仔角灯塔,全程约5公里。徒步过程中,大家迎着海风,聆听海浪。欣赏海边风景的同时,捡拾沿途垃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从小事中锤炼党员的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以背仔角灯塔为终点,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圆满收官。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灯塔,不仅是深圳从小渔村迈向国际都市的见证者,更象征着党员同志们心中永不熄灭的信仰之光。 从革命烈士陵园的庄严缅怀,到中英街历史的深刻警示,再到海滨栈道的生态实践,47名参与者以行动诠释初心,让红色基因在躬身力行中焕发新彩。 英烈精神是奋斗的灯塔;历史伤痕是自强的警钟;绿水青山是使命的答卷。本科生党支部将持续把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未来,我们计划联动更多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引导土交学子在历史长河中汲取力量,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