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实干奋进 赓续前行——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5年新春献词

编辑:土木高级账号    发布时间:2025-01-29 17:04    浏览次数:

亲爱的老师、同学、校友、朋友们:


岁序将易,万象启新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谨向全体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和关心支持学院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新春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办学40周年。一年来,学院领导班子与全体教职员工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致、锐意进取,聚焦“教育强国,高校何为”的时代课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真抓实干,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年,我们牢记使命,党建赋能引领发展。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合规建设、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陈湘生院士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党建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获各级荣誉、成果20余项,其中智慧交通系教工党支部获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建设单位,学院党委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另获市级奖项3项、校级荣誉10余项。学院党员队伍稳步壮大,新发展党员30名(含1名市级高层次人才),新申请入党人员192名;教职工党员、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30余次;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用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年,我们深化内涵,巅峰学科创建持续强化。继助力材料科学、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再以63.24%的贡献度助力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土木工程学科在2024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6位、2024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40位、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国内第10位;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27位。在“四十不惑”新的历史起点,成功举办土木交叉学科发展研讨会,来自149个单位共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为学院发展指引了方向。

这一年,我们培根铸魂,人才培养扩优提质。在2024级土木工程专业设立“数学力学创新班”和“国际工程创新班”,分别由谢和平院士和陈湘生院士亲自担任班主任。学院本科招生克服重重困难,省内本科招生位次逆势上扬。全院教师主持教研项目10余项,获批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1项,广东省一流课程(课程思政)1门,发表教研论文14篇。情景化教学改革初见成效,《钢结构》、《岩土与地下工程》两门课试行。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同时还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30余项。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院招收首批教育部储才专项计划博士生25人。博士生何秋凤、张唯一和周雪敏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博士生基金资助。

这一年,我们奋楫逐浪,科研创新成果丰硕。学院获批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3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个,科研总经费1.18亿元;新增各类横向项目101项,合计经费5243.9万元。学院获含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单位三)、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单位一)、广东省技术进步一等奖(单位一)、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单位二)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一级行业学会、协会奖47项。学院教师获第六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675篇,授权发明专利203项,主参编规范16项。学院承办、协办中国工程院深地深海深空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第七届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11场次。

这一年,我们聚焦前沿,高水平科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谢和平院士团队国家重大科研仪器“深部岩石原位保真取芯与保真测试分析系统”顺利通过验收并发布了成果,填补了深部原位岩芯本真参数原位获取技术空白,并攻克了多项国际难题;团队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套“动态真三轴电磁霍普金森杆试验测试系统”,填补了该领域全球技术空白;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样机(10Nm3/h)试运行顺利突破240小时。陈湘生院士团队领衔研发的“繁华城区地铁暗挖车站关键技术”取得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世界最大断面矩形顶管暗挖地铁车站沙三站顺利贯通。杜彦良院士团队参与深中通道项目建设,针对跨海集群工程和复杂海域集群构筑物的智能诊断、检测、诊断与评估及应急-灾后恢复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学院各科研团队积极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及“深地、深空、深海”重大战略实施,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这一年,我们厚植沃土,人才事业成绩斐然。2024年度新增培育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青3人,海外优青7人;引进国家优青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32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其中10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新入职教师23人、管理岗4人、实验员1人,专职研究人员28人、博士后36人,新增访问和客座教授5人。学院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3人(教师占比21%),人才强院成效明显。

这一年,我们开放合作,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学院启动“国际化”元年,全面推进国际化”一核四面”: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为核心(一核),以国际化专业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人才交流为抓手(四面),获2024年度国际化整体示范先进单位,国际化科研合作成效排名全校第一。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东北工业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签署国际合作协议;举办2024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中日土木工程材料一结构研究进展研讨会等大型国际会议,邀请国(境)外学者访问超40人次;组织首批126名学生成建制赴港访学项目,27名毕业生赴国(境)外深造,17名毕业生赴港工作;教师赴国(境)外交流逾百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超200人次,为全校最多。

这一年,我们启智润心,学生工作稳步发展。持续打造“砼博士”学生党建品牌、“师生有约”精品项目、“未青”科普志愿服务团队,获评年度“思政工作先进单位”。推动生涯教育体系构建,聘请校友导师21人,24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6名在校生参军入伍,获评年度“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开展79场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学生达1.7万人次。学生积极参与26项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时长累计15435.94小时,学院团委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学生工作年度评价为“优秀”(全校第二)。博士生朱松获评“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硕士生沈恩琪获评“广东省励志学生成长成才典型”,本科生何金淼、温建彬香港救人见义勇为,彰显土交学子风采。

这一年,我们心系师生,服务保障持续向好。制订各类制度文件5个,成立工作小组6个。持续实施学院环境提质工程,全新打造致工楼1楼文化长廊、心理咨询室、校友书吧、茶水间等。成功举办外籍师生茶话会、教职工生日会、荣休会等,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制作办学40周年宣传视频、纪念册,凝练学院发展成果,圆满完成4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凝聚师生发展合力。100名学生获得正中关爱助学金资助。校友基金会中基透明指数FTI2023荣获满分,全国排名并列第一。

回首过去一年,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走得无比坚定、过得无比充实、干得无比出彩。每一位深大土交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拼搏着、奉献着,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奋斗的华章。大家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智慧与努力跨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来之不易的成绩。在此,我们为每一位团结奋斗的土交人点赞!向每一位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扎实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深大土交的崭新篇章,为一流大学创建和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全部力量!

岁聿云暮,一元复始。站在新起点上,衷心祝愿海内外校友以及全体师生与家人幸福安康、万事顺遂!祝愿伟大祖国时和岁丰,繁荣昌盛!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    

        党委书记 

    

                                                                          执行院长 

                                                                      

                                                                           2025年1月29

下一条:我院谢和平院士团队2024年度总结交流会成功举办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