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张晓玲教授为2025级本科生讲授《土木工程概论》(第三讲)专题讲座

编辑:土木高级账号    发布时间:2025-11-21 11:27    浏览次数:

2025年11月20日18:00,香港大学张晓玲教授在致工楼 A431报告厅开展《土木工程概论》(第三讲)专题讲座。学院副教授吴泽洲老师主持讲座,青年教师代表及 2025 级全体新生参会聆听。

讲座起初,张晓玲教授围绕“人类活动系统扰动与生态系统的互动”这一主题深入分析了人类活动如何通过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影响自然环境,并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深刻见解。张教授指出,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生态与环境挑战,并详细分析了人类活动如何导致环境与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协同来实现生态与社会系统的同步发展。

讲座过程中,张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城市化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和发生地,也是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变化的结果和改变地。张教授通过大量长时序数据展示了城市碳排放与人口密度,GDP之间的关联,强调了区域协同治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此外,张教授还强调,城市既是气候变化的主战场,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发源地。我们只有在基于科学事实的基础上,构建可供验证的模型基础上,推动科学与工程等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未来城市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谈及土木工程学科,张晓玲教授提出:“城市是‘自然物质代谢的生命体’,有自然生成的‘生态序’和人工构建的‘机械序’,土木工程的使命在于如何实现二者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动态耦合平衡。”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张教授分享了全球不同类型国家的碳排放演化规律,强调工程师们需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制定精准的环境工程干预策略。对于如何面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冲击,张教授鼓励本科生既要主动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更要加强跨学科学习,融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性与生态韧性,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向“可持续性+ 高韧性”转型。

讲座最后,张晓玲教授总结道,土木工程是改变人类的未来城市、助力美好生活实现的关键专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她希望2025级本科生能以系统工程思维、跨学科的科学视野武装自己,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未来的工程设计与实践,为构建低碳、健康、韧性的城市未来贡献力量。

此次讲座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张晓玲教授的精彩报告,为2025级本科生搭建起连接专业基础与学术前沿的桥梁,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专业热情与职业使命感。

供稿:吴泽洲

一审:卢秋月

二审:郭 峻

三审:左英姿

下一条:关于召开“2025第四届中国隧道与地下空间大会(ITUC)”的通知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