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融融,相聚鹏城,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于 2024年11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隆重召开。本次盛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深圳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协办。
 大会以“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地质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工程地质学科与地球系统科学及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工程地质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加深,工程地质在城市建设、灾害防治、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下,综合考虑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将为工程地质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大会将围绕工程地质与地球系统科学的交叉融合、地质灾害防治与韧性城市建设、大数据与地下空间利用、生态工程地质与环境保护等议题展开讨论。
 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同仁莅临深圳,共同参与这一学术盛会,探索在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地质领域的挑战与创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推动工程地质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现代城市贡献力量!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深圳大学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长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成都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南京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武汉大学
 深圳市地质局
 《工程地质学报》
 《地质科技通报》
 《地球科学》
 (欢迎各单位继续加入和支持,新增单位将在2号通知)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4 年 11 月 23-26 日(22 日报到)
 地点:深圳博林天瑞喜来登酒店
 三、大会主题和议题
 大会主题:
 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地质创新发展
 大会议题:
 1.地球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工程地质
 2.岩土体力学与工程地质特性
 3.地质灾害防治与韧性城市建设
 4.工程地质大数据与地下空间利用
 5.现代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
 6.新材料与新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7.生态工程地质与环境保护
 8.可再生能源与资源开发
 9.海洋开发与近远海工程地质
 10.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11.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城市工程地质
 12.跨学科工程地质教育与人才培养
 四、大会顾问(以拼音先后为序)
 陈骏、陈颙、陈云敏、陈祖煜、成秋明、崔鹏、杜时贵、冯夏庭、高德利、龚健雅、郭正堂、郝芳、何川、 何满潮、侯增谦、黄鼎成、金振民、金之钧、赖远明、李术才、倪晋仁、潘永信、彭苏萍、孙友宏、王成善、王复明、王光谦、王明洋、王思敬、王焰新、夏军、谢和平、谢先启、武强、杨春和、杨树锋、殷鸿福 殷跃平、周卫健、朱合华、朱立新、朱日祥、周创兵、 Hsein Juang、Rafig Azzam
 五、学术委员会
 主席:
 彭建兵、陈湘生
 执行主席:
 唐辉明
 副主席 (以拼音先后为序):
 陈晓清、陈则连、高玉生、化建新、黄强兵、兰恒星、李晓、祁生文、施斌、王清、伍法权、武威、许强、 杨建 、杨书涛、张炜
 六、组织委员会
 主席:
 周辉、唐辉明
 副主席:
 华丽娟、梁锋、祁生文、龙武剑
 秘书长:
 包小华
 副秘书长:
 宋玉环、王亮清、梁宁、王树英、夏长青、韩凯航、 沈翔
 七、会议论文
 论文题目请根据大会主题和议题自由选定。大会论文应为未正式发表过的最新成果。论文择优在《工程地质学报》、《地质科技通报》和《地球科学》正刊发表。论文统一按《工程地质学报》网站的格式要求编排。请登陆《工程地质学报》网站 http://www.gcdz.org 进入“作者中心”,选择专题投稿“2024 年工程地质大会”进行投稿。
 论文全文截止时间:2024 年 7 月 15 日
 联系邮箱:gcdz@mail.iggcas.ac.cn
 联系电话:010-82998124/82998121
 八、大会联系人
 论文题学术交流和注册报名
 梁宁:13810999167,
 engineer2003@mail.iggcas.ac.cn
 包小华:13825284314,
 bxh@szu.edu.cn
 九、会议赞助及展览
 欢迎国内外工程地质领域的设备仪器、软件、图书、期刊等生产、供应、服务商在会议期间进行产品展览。
 李琪:13661287319,
 734625726@qq.com(会务公司)
 朱军:13693246894,
 1287611058@qq.com(会务公司)
 邱翔莹:13823557097,
 qiuxiangying@szu.edu.cn(深圳大学)
 注:报名注册及缴费等其他事项详见二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