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中砺木铸才基金的支持下,我院西澳访学团同学今年与深圳大学“助梦翱翔”访学团共同前往西澳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课程学习。
本次访学突破以往单一学院组队模式,我院11名同学与来自机电、管理、医学、数科等不同专业的同学混合编组,形成五支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从中澳文化对比研究到全英文成果汇报的全过程,展现了出色的跨文化学习与协作能力。

PART.01
跨学科组队,多元视角选题

在选题阶段,各小组结合专业背景与研究兴趣,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对中澳两国相关领域进行对比分析,确立了具有代表性及学术比较价值的研究方向。
第一组聚焦“时间观念”,剖析中澳在时间管理与生活节奏方面的文化差异;
第二组以“国家动物”为切入点,探讨动物在文化象征与生态政策中的不同角色;
第三组研究“酒文化”,从社会习俗、饮酒礼仪到文化认同开展对比分析;
第四组关注“性别角色”,分析中澳社会对性别期待与平等观念的异同;
第五组着眼于“体育运动”,比较大众体育参与和体育文化背后的价值差异。

PART.02
校园调研,跨文化对话的真实体验
为增强研究的实证基础,各小组于确定选题后,立即展开校园调研工作。组员们根据研究设计,分别编制调查问卷、实施面对面访谈,并在西澳大学校园内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进行随机抽样。调研过程中,澳洲师生表现出高度开放与配合态度,积极支持各小组的数据收集工作。多个小组还与参与调研的澳洲师生合影留念,这些影像不仅记录了调研过程,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PART.03
成果整理,多学科优势充分彰显
在数据分析与成果提炼阶段,同学们充分发挥跨学科组队优势。我院学子展现出扎实的数据处理与逻辑分析能力,与其他学院同学的文化解读和视觉表达相得益彰。各组运用柱状图、折线图、词云图等多种数据可视化方式,多种图表工具系统呈现调研结果,结合文化理论开展深入解读,最终整合为结构清晰、论据充足的汇报内容,为终期展示做足准备。


PART.04
现场汇报,全英文展示,思维与表达的双重挑战
汇报当天,五个小组依次以全英文进行成果展示,从研究背景、方法设计、数据分析到结论建议,全面呈现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完整流程。Julia老师作为指导导师,对各组汇报给予高度肯定。她特别指出,这种跨学科、跨文化的合作研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更真正培养了在国际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PART.05
学生感言,跨学科协作拓宽视野
汇报结束后,我们简单采访了两位同学,听听他们的体会与收获。
林小婷表示:本次课题研究与成果汇报活动为我带来了多维度的成长与收获。从选题研讨阶段的学术思维交锋,到校园调研过程中的跨文化沟通实践,再到数据分析与汇报筹备环节的严谨治学训练,每个环节均有效提升了我的综合能力。作为工科生,这次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经历让我学会用更开放的视角看待工程问题。与澳洲师生的交流不仅提升了我的英语沟通能力,更让我理解文化背景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刘梓杰说道:从组队、选题到街头访谈、数据分析,再到最后的全英文汇报,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挑战。跨学科协作让我们学会倾听不同专业的声音,也真正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从中澳文化差异的理论剖析,到西澳校园的实地调研,从跨学科协作中的思维碰撞,到面向国际的学术汇报——这场为期一周的课题实践,不仅是一次学术训练,更是一堂深刻的国际素养课。它展现了我院跨文化沟通、团队协作与批判思维的综合能力,也印证了“学科交叉、文化融合”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深远意义。愿这段西澳大学跨学科学习之旅成为每一位同学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在跨文化与跨学科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勇敢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