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深圳湾到天鹅河,从土木课堂到矿业前沿,一位深圳大学2005级土木工程专业校友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跨越六千公里的职业远征。陈俊宏,这位从深圳大学走出的工程师,如今已成为国际矿业巨头AngloGold Ashanti公司的中坚力量。他的成长轨迹不仅展现了深大学子的国际竞争力,更成为连接中澳工程技术交流的重要纽带。
近日,正中澳洲访学团有幸与陈俊宏校友面对面交流,聆听他分享从土木工程到矿业领域的跨界经历、在西澳的工作与生活体验以及对在校学子们的宝贵建议。

谈及土木工程与矿业的关系,陈俊宏认为这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领域。“矿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行业,土木工程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矿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方工程、钢结构搭建,到营地建造,都离不开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在矿业领域找到了独特的用武之地。
他特别强调了岩土力学在矿业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安全永远是矿业项目的首要考量。岩土力学与矿业安全监测密切相关,土木工程为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专业人员可以发展出多元化的职业方向。”在陈俊宏看来,扎实的专业基础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同行业领域的大门。

在谈到矿业技术发展时,陈俊宏展示了行业前沿的洞察。“现代矿业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比如边坡监测,我们现在采用24小时实时监测系统,运用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确保安全生产。”但他也强调,技术创新必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在任何时候,安全都是不可妥协的首要原则,我们需要在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种严谨的专业态度,无疑是对深圳大学“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

回顾自己的留学和工作经历,陈俊宏坦言最初面临诸多挑战。在他看来,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文化和专业的双重跨越。“我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从土木工程转到矿业上面,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用非母语学习工作,每一步都是挑战。再者,最大的困难就是融入这边的文化。比如,在公司里,上下级关系比较放松,但下班后大家的闲聊话题,如澳式橄榄球,对于初来者可能完全不了解。”他建议, newcomers需要通过时间积累,逐步了解当地文化,从而慢慢融入环境。
陈俊宏坚信,正是这种跨文化的经历,塑造了国际工程师特有的视野和能力。此外,他特别提到在深圳大学打下的基础:“在深大求学的经历不仅给了我专业知识,更培养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通用的。”
如今,他所在的公司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这种多元文化环境让他更加认识到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国际化环境中,语言能力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运用二八定律,识别出影响整个项目的关键因素,将精力集中在最核心的20%上。”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陈俊宏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访谈中,他深情回顾了在深大求学的时光——那些穿梭于教学楼与篮球场之间的日子,构成了他青春最鲜活的记忆。
“那时候我们的日常很简单,却无比充实。”陈俊宏笑着说,“上午在教室里汲取知识,下午就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作为院队的一员,他至今还记得夕阳下训练时跑道拉长的身影,和队友们为每一个比分拼搏的呐喊。这种团队精神的锤炼,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中保持专注,这些品质也让他在求学和工作道路上受益良多。

在采访中,陈俊宏特别提到了一位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老师——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朱继华老师。“朱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刚从香港深造回来任教,为我们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视野。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打开了看世界的一扇窗,给了我很多出国发展的建议。”
如今,这种师承关系仍在延续——现在朱继华老师仍在土交学院指导学生,而当年的学生已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这种跨越时空的传承,正是大学教育最动人的地方。

基于自己的经历,陈俊宏为在校学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先要打好专业基础,这是未来发展的根本。其次要培养国际视野,关注行业全球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能力,因为技术和行业都在不断变化。同时,要培养自己的经济学思维,多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这些都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
他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工程是应用科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提升真知。建议同学们多参与实习实践,提前了解行业真实需求。”
面对当前不确定性的环境,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当下可能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但长期来看,投入总会带来回报。在经济周期变化时,那些持续提升自己的人将获得更大回报。”

这次跨洋访谈本身就是深圳大学校友网络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从深圳到珀斯,从在校生到行业精英,校友间的联结跨越了时空界限。
“深大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认同感”,访学团带队老师罗苑玲表示,“无论走到哪里,深大人都会相互支持,这种校友情谊特别珍贵。”这种强大的校友网络,正在成为深大学子走向世界的重要支撑。

陈俊宏的经历是深圳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个生动注脚。从荔园到珀斯,从课堂到矿山,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持续的学习能力,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强装备。
他的故事也在告诉今天的深大学子:世界正在变得更加紧密联通,职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而真正的人才永远能在各种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在这个意义上,陈俊宏的西澳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经历,更是一代中国工程师国际化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