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校友工作 >  基金会 >  正文

课题汇报 | 访学团展示学习成果,参观马来文化区

编辑:马健祺    发布时间:2024-07-28 20:45    浏览次数:

 727日中午

访学团再次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

进行他们在NUS的最后一节课

并将这几日的学习成果作课题汇报

下午到达马来文化区

了解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李教授课堂结课

经过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两次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新加坡以及NUS的历史背景,还清晰地了解到了几次分水岭事故对新加坡土木工程和建筑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些学习经历极大地拓宽了大家的知识视野,使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积累。

 

承接上回,李福豪教授继续为访学团同学们讲授新加坡建筑业发展的第三次分水岭事故——挖隧道引起的天坑。这场事故发生于2017年,由于隧道开挖引起的天坑,导致有一处墓地塌陷,幸运的是本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经过这次事故,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对隧道工程的管控并更重视地下技术的研发。

 

李福豪教授说到,设计师只是设计永久的结构,而实际挖洞时,临时的结构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决定,简单的分析不能应付很多隧道破坏和变形的机理。盾构机操作不是设计问题,常规沉降预算方法对应的是隧道的二维剖面,不考虑盾构机和土的相互作用。但是操作盾构机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工程师经验丰富。

 

最后,李福豪教授对三天的课程进行了总结,新加坡的基建是由应用空间的需求而驱动的,新加坡当下的土木工程和建筑业受三件分水岭事故影响。新世界酒店坍塌强调了有效的基建管理和监控的法律框架的重要性;尼诰大道坍塌强调了岩土工程硕士和博士教育的重要性;天坑事故强调了隧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事故是不可能避免的,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建立透明和有效的规范体制,以尽可能避免相同事故重复发生。

 

小组成果汇报

经过这几天在新加坡的学习,同学们对新加坡的建筑规划、发展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NUS的最后一课,访学团各小组根据几天在新加坡的见识,选用不同的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并与李教授展开了分享交流。

A

组长:陈作

组员:金元政、王梓桢、谢谨瞳、陈涵

A组报告主题是:新加坡再生骨料资源化技术的探究及其在建筑与交通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

A组首先介绍了何为再生骨料以及其应用对于新加坡的意义,如可增强资源弹性和确保自给自足。其次介绍了废弃骨料资源化的工业流程与骨料改性技术,例如加入纳米氧化镁、氧化石墨烯提升骨料的力学性能。接着例举出再生骨料应用于建筑与道路的具体案例,包含三和环保大厦、樟宜机场停机坪,让大家了解到再生骨料的发展潜力,并分析总结到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推广以及国际合作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再生骨料的应用,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B

组长:李丹

组员:刘平炜,陈柯宁,谢玉君,丘子萱

 

B组报告主题是:新加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与实践案例。

B组首先介绍了新加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三大政策,分别是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计划、碳税政策以及生物友好型景观设计政策,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到新加坡国家层面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细节。接着以滨海湾公园为案例,分析其节能设计,主要包括焚烧木片作为燃料发电,回收烟气用作肥料。同时分析其节水设计,例如滤床过滤以净化污水、滨海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作灌溉等。最后为现存的水资源问题提出建议,即需要进一步推动水资源利用技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技术与管理齐头并进。

 

C

组长:赵中达

组员:钟佳美、李浩然、吴秀玲、蓝锦如

 

C组报告主题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解析滨海堤坝的建设与功能。

首先具体分析了新加坡缺少淡水资源的原因,主要是国土面积小、储水条件差,因此堤坝蓄水极为重要。接着分析了滨海堤坝的结构,例如堤坝配备了旋转式闸门,能够防止过高的潮水危机,又能通过水自身的推力带动闸门的运作。之后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其它建议,包括海水淡化、废水处理等。最后创新地提出滨海堤坝的其它功能,如结合城市空间可发展成海上游乐场等。

 

D

组长:饶伟强

组员:陈俊权,唐静如,易鸣杰,杨梓怡

D组的研究课题是: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和创新。

D组首先汇报说明了新加坡水资源现状,并介绍了ABC水计划其应用实例和带来的启示。总结出了新加坡作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先行者,提出的具有可借鉴性的理念。通过查询资料,分析得出新加坡水资源的四大来源,并引出如何管理新加坡水资源的问题。同时他们根据对新加坡政策的考察,分析介绍了ABC水计划(‘活跃、美丽、清洁’水计划),如:亲水设施应用、排水系统优化、雨水资源化利用。同时,介绍了新加坡交织大楼的水计划实施。

最后,D组总结了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和创新的启示,并平行说明了我国可以结合国情学习并借鉴新加坡可持续水利用的方法。

 

颁发证书

经过两次课堂学习,访学团对新加坡土木与建筑工程的发展和三次分水岭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新加坡的近代历史和国际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当天下午,李福豪教授为每一位同学颁发了结业证书,同时同学们与李教授合影留念。访学团此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习课程圆满结束。

 

校友导师点评

校友导师陈雪非博士全程聆听四个小组的汇报分享,他觉得尽管每个小组选择的课题调研方向各异,但都明确了自身的研究焦点。通过听取访学团各小组的分享,他观察到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不仅增进了知识,也提升了研究能力。

此外,他还认为,借鉴新加坡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经验,深圳和香港拥有广阔的腹地,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两座城市在经济和资源利用上具有显著的地理和文化优势。从长期来看,深圳和香港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积淀,能够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上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优势,有望实现更为可持续的发展。

 

参观马来文化区

新加坡的马来文化区,也称为甘榜格南(Kampong Glam),是新加坡最有魅力的区域之一,以其丰富的马来文化和历史著称。甘榜格南在1989年被划为历史保护区,许多建筑得以修缮。

 

访学团跟随向导的步伐,参观马来族社群的文化遗产。步行至苏丹回教堂,向导让我们重点关注穹顶底座,底座周边围绕的一圈黑色材料,是由信徒献上的玻璃瓶底,这是为确保所有回教徒,无论贫穷富贵,都可以为重建回教堂出一份力。

 

 在甘榜格南,访学团体验到了马来文化传统,再次感受到了新加坡的多元魅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访学团一直在求学的路上,明天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上一条:一场历史与绿叶的邂逅 | 从滨海湾堤坝到博物馆再到绿色花园

下一条:学习之路 步履不停 | 访学团走进新加坡三和混凝土与R.A.K.检测企业参观交流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