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首页 >  校友工作 >  基金会 >  正文

实地参访 | NUS、NTU深度交流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项目部实践学习

编辑:马健祺    发布时间:2024-07-31 22:34    浏览次数:

炎夏酷暑,烈日炎炎,却未能削减访学团学子们对知识的向往和热爱。7月29日,访学团在学院黄振宇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到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交流学习,并到中国交通建设集团(CCCC)新加坡CR109项目部现场实地参观。

Part.01 NUS土木系实验室参访

01.结构实验室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访学团首站参观了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这个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及分析系统,以及多种量测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和数据处理设备。

在结构实验室内,李杉博士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所配备的各类力学测试设备,包括两台大吨位试验机——一台是承载能力达到2000吨的试验机,另一台则是1000吨级的试验机。此外,他还介绍了实验室中的反力墙装置以及落锤试验机等重要实验设施,实验室可满足传统土木结构工程构件和结构体系的静力和动力加载及分析。

在张漳敏博士的详细介绍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混凝土材料的水化、成分分析和电镜分析测试设备,以及在新加坡热带高温高湿环境下开展混凝土材料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的必要性。

此外,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新加坡政府推动的无模板建筑和减少人工需求的政策,使得3D打印混凝土技术成为一种颠覆性的选择。杜宏建博士团队老师为大家展示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以及其在房屋建造中的应用前景。

02交通实验室

交通系的Dylan博士给访学团详细介绍了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如机场跑道、道路工程的材料材料选择、制备优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研究工作。

考虑到新加坡热带多雨高温的气候特征,这些研究对于道路材料的优化至关重要。同学们学习到了关于废弃塑料和沥青在道路建设中的创新应用,这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提升了路面材料的可持续性和耐久性能。

03数字化实验室

最后,在工程师Seow Soon Leong的带领下,访学团参观了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数字化实验室,探索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土木和交通工程领域应用的最新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人工虚拟现实、3D扫描的创新应用,当我们带上所配备的眼镜时,就可以获得虚拟现实的实际场景的体验,为工程师在工程设计、工程建造前和后期现场监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次深入的参观与学习,访学团同学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科研实力和技术创新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PART.02 NUS&NTU座谈分享会

01.NUS座谈会

在参观完NUS土木系实验室后,访学团参加了座谈分享会。新加坡工程院院士、NUS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Richard Liew教授在百忙之中亲自接待了访学团,对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黄振宇老师带队的深圳大学访学团回访母校表达了热烈的欢迎。随后副院长 Poh Leong Hien副教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新国立-深圳大学本硕联合“3+1+1”项目和深大学生近年来的表现反馈;学院2020级本硕连读生杜奕基同学也在现场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参加“3+1+1”本硕连读项目以来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Richard Liew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当前新加坡土木工程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学和科研策略。

他特别指出,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成为新加坡乃至全球土木工程领域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必须高度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对中国土木工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新加坡过去房地产市场的低谷与目前的复苏情况。他说,这是产业周期性波动的表现,并鼓励大家积极面对这些挑战。Richard Liew院士建议,利用现代化科技推动智慧建造,提升行业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座谈会上,学院黄振宇老师特别感谢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热情接待。他深情回顾了在NUS的学习与科研经历,并指出此次访问旨在传承师道、促进两校合作、深化土木联合培养项目。黄老师特别提到,深圳大学正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比如目前深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两个本科“院士班”——“国际工程创新班”和“数学力学基础创新班”,希望与NUS携手共进,为未来的教育国际化贡献力量。随着AI人工智能、智能建造、韧性城市建设以及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将在这些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期待与NUS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机会。

最后,黄振宇老师勉励访学团的同学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保持睿智、博学、敬业的精神,以“can do spirit”为动力,不断创新,为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与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1+1”项目介绍


“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深圳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外联合教学项目,旨在依托双方优势资源融合创新,联合培养符合双方社会需求的专业型创新人才。

其中,“3”是指在本校完成本科前3年的学习。第一个“+1”指的是本科第四年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毕业设计并修读衔接课程共16学分,其中有10个学分可转入研究生修读课程。第二个“+1”指的是项目第五年赴新国大修读硕士课程,达到新国大毕业要求后颁发新国大硕士学位。

师兄分享

杜奕基同学结合他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分享了他在本硕连读项目第一个“+1”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他结合了自己到NUS的参加各种学习生活方面的很多初体验,向大家分享他在NUS的日常学习、课题组研究、学业考试以及参加NUS丰富的学生活动的感受。

赠送纪念品

黄振宇老师代表学院将深圳大学校牌纪念品赠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02.NTU座谈会

当天下午,访学团全体成员抵达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开展座谈交流。该学院的助理教授史超老师与朱峰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接待了访学团的到来。

NTU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介绍

史超老师向访学团成员们介绍了NTU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科研研究方向与项目、本硕博课程的设计和培养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着重介绍一下课程设计以及相关的科研方向。

NUS和NTU学科的侧重点

NUS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分结构工程、海洋工程、岩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交通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学科。

NTU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开设有结构和建筑工程、岩土工程、运输工程、水资源和环境工程、海事工程等学科。

NTU的相关负责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两所学校学科侧重点与差异化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传统优势不同,即新加坡政府给予两所高校的研究资源有所不同,形成互补发展。

赠送纪念品


黄振宇老师代表学院将深圳大学校牌纪念品赠与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03.NTU校园参观

分享会结束后,访学团游览了NTU的校园风光。站在被称为NTU地标NO.1的“小笼包”,大家都惊叹连连。

这个被称为“小笼包”的建筑于2015年建成,设计师是英国著名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每层12个小教室从中庭向外延伸,形成下窄上阔的整体。这栋无棱角无正门入口的建筑,师生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

"小笼包"采用天然通风的设计,由于对流效应,在室外也非常凉爽。这栋八层的建筑最底层是B5,1楼藏着一格小图书馆Library Outpost,馆内收藏了丰富的音频与影视资料。

PART.03

参访中国交建(CCCC)

跟随带队老师的脚步,访学团来到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新加坡中标的第一个地下地铁车站项目地,进行现场实地参访。

CR109项目位于新加坡东部淡滨尼大区,工程轴线长度 2.6公里,主要包括一个地下地铁车站、一段明挖隧道、两段盾构隧道及其他附属工程设计施工。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结构,主体结构长275米、宽39米,采用明挖施工,最大挖深28米。

两段盾构隧道采用土压平衡法的双洞盾构隧道区间,隧道直径6.3米,长度分别为2×900米和2×1230米。该项目是中国交建在新加坡中标的第一个地下地铁车站项目,也是第一个盾构隧道项目,对中国交建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相关负责人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项目介绍与展示,同学们学习到了先进项施工与项目进度管理技术。

访学团成员们穿上工作服,整装出发,前往工地实地参访学习并合影留念。

至此,本次参观交流活动圆满结束。这是一次充满意义与价值的经历,对于访学团的每一位成员而言都是极其宝贵的体验。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交流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灵感。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出了浓厚的求知欲。学习无止境,探索无疆界。我们相信,同学们都从中受益匪浅,在未来能够勇攀知识高峰,成就无限可能。

上一条:久久公益节·感谢信 | 爱心如炬,“益砼阅行”募得善款58061.51元!

下一条:一场历史与绿叶的邂逅 | 从滨海湾堤坝到博物馆再到绿色花园

关闭

地址:深圳大学沧海校区致工楼        管理员信箱:450410031@qq.com

Copyright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粤ICP备11018045号-7 深公网安备4403300900556